前 言
本資料主要目的在評估并協助家屬了解病患目前的語言及溝通能力,建立適合的溝通管道,并重建病患的溝通能力。
一、什么是失語癥?
失語癥(Aphasia)是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一種語言溝通障礙,常見于腦中風及腦傷的病患,其所表現障礙的方面有:(1)對口語或非口語符號的理解和表達有障礙;(2)在聽、說、讀、寫四個層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難;(3)配合情境的口語或非口語溝通能力減退。
二、失語癥的類別
失語癥是因為大腦語言區受損,而影響到病人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其分類就簡單來說有:
1、運動性失語:聽懂部分溝通內容,但無法以語言表達,有些病人在書寫能力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2、感覺性失語:聽不懂,但自己可以說話,卻只是胡言亂語,答非所問,口語理解及讀寫能力往往都嚴重受損。
3、完全性失語:病人聽不懂別人的意思,自己也表達不出來,在理解、說話、閱讀、書寫等方面都有困難。
事實上失語癥的臨床表現相當復雜,程度也有很大差別。比方說有時病人突然冒出一句話,可是叫他再講一遍,卻張口結舌說不出來;有的病人說話不流利,用三字經罵人倒很流暢;有的病人不能說話,卻能唱歌;有的病人能拿著報紙照念,卻不知自己念些什么。因此家屬常會懷疑,甚至以為病人故意搗蛋,這時就需要語言治療的介入。
三、訓練目的及方向
對于失語癥病人語言治療的主要目的在評估并協助家屬了解病人目前的語言及溝通能力,并建立適合的溝通管道及方法,并重建病人的溝通能力。治療師將會針對病人的語言受損情形及溝通能力設計合適的訓練課程,透過聽說讀寫及基本溝通能力的訓練,來提升病人的語言能力及溝通效能。
四、訓練期間
1、確定診斷后,病人愈早開始語言治療訓練,可以有愈好的治療效果。
2、鼓勵病人說話:雖然病人的表達能力未盡理想,但應多贊美、鼓勵,讓病人有表達的機會。
3、先易后難,循序漸進。
4、盡量使病人維持生病之前的活動:如家庭聚會、看電視或唱歌等。
5、用簡潔、清晰緩慢的方式向病人說明事情:因為失語癥病人的理解力有困難,所以有重復說明的必要。
6、在病人聽不懂時,盡量可使用口語加手勢或圖卡(字卡)的綜合溝通方式,讓病人容易了解我們要說的話。
7、對病人表現出你的樂觀而且愿意幫忙,提醒病人他目前需要努力的事,建立信心,樂觀面對。
8、體諒病人各方面的困難:病人常遇到挫折退縮,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須時常鼓勵他「我能了解你的困難,對你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
9、以成人的態度對待病人:雖然病人某些方面表現的幼稚,但千萬不要把他當小孩子看待,因為他仍像以前一樣有成人的想法及感情。
10、讓病人做他想做的事:讓他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重拾以前的嗜好。
11、與醫生和治療師合作:相信醫生和治療師的能力及專業,因為大家共同的目標都是期望病人有最好的恢復能力。
五、預后
1、大多數的中風病人在3-6個月開始恢復說話 能力。
2、中風急性期約有1/4的病人會罹患失語癥。
3、中風慢性期約有1/5的病人會罹患失語癥。
4、發病年齡:年紀越輕預后越佳。
5、病因:頭部外傷預后比腦血管疾病好;單處腦血管病變比多處腦血管病變好。
6、病變范圍: 范圍愈大預后愈差。
7、失語癥嚴重程度: 各種溝通能力受損程度愈 嚴重者,預后愈差。
8、治療時間: 病后六個月內為自發性恢復期,其獲益量最大,超過此期治療者,發病愈久,可期待的恢復量越少。
9、非語言行為: 有病識感、可以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況、學習動機強、個性開朗樂觀者治療效果較佳。
10、家屬對治療的配合度: 家屬的積極配合對預后也有很大的影響。
六、注意事項
1、和病人交談時,盡量用病人能了解、簡單的字匯,具體且配合當時情況, 比方說病人正 在吃飯,問:「菜怎么樣,好不好吃?」
2、如果病人有反應時,盡量重復發問,讓病人 試著回答。
3、與病人講話時,速度放慢,咬字要清楚,且耐心等待病人的回答,不要急著猜出病人的意思,不要大聲和病人講話,用平常音量即可。
4、談病人最熟悉的人、事、物,也可利用圖片、歌謠。
5、環境不可太吵雜,不要一堆人圍著病人問東問西,讓病人有一對一交談的機會。
6、鼓勵病人用任何方法與他人溝通,不能講話 就用寫的,不能寫就用手勢代替。
7、愈是有語言障礙的病人,愈要設法和他溝通八、給病人聽、說話的機會,看電視和聽收音機都是最佳的工具。
8、要對病人誠實,作建設和積極的展望。
9、要對病人有禮貌,即使他的癥狀似兒童,要 給予同理和了解,即使病人有很小的進步也要贊揚。
10、繼續正?;顒?,若病人想獨立,就順其所愿。
11、愈早開始語言治療,恢復機會愈多,但要 在病人愿意接受的情況下開始,不要逼他去 說,這樣不會有積極的效果。
12、不要搶著替病人說話,若他講得很慢,就 讓他講,不要打破他的自信心。
13、病人每一字的發音只要能了解即可,不要堅持發音完好,這樣才能廣泛進步。
14、若病人無法言語溝通時,不要刺激、責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