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衛生大會把游戲障礙納入了國際疾病分類。在國家衛健委今天上午舉行的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專項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家長需要關注到,很多游戲成癮的青少年可能還有其他的精神心理問題,可能這些精神心理問題會加重孩子玩游戲、使用電子產品。
如何判斷孩子有“游戲障礙”?
陸林指出,世衛大會把游戲障礙納入心理疾病診斷標準,作為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種。游戲障礙作為一種精神心理問題,但不等同于老百姓說的精神病,所以和普通說的精神病是兩回事,它是一種精神心理問題。在判斷青少年是否游戲障礙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不代表玩游戲就是游戲障礙,或者就是精神心理問題,它有嚴格定義和判斷標準,比如青少年反復的使用電子產品玩游戲,影響他正常的休息和工作。他每天主要的精力、動機或者時間都用來玩游戲,或者是使用電子產品,對其他的興趣愛好很少或者是降低了,他為了玩游戲可能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做一些不符合他年齡和身份的事,不學習了,或者去借錢,甚至做一些違規違法的事。
另一方面需要從時間看,這種游戲上癮情況持續6個月到1年以上,才能診斷為游戲障礙,或者是一種病,如果孩子通過家長、老師,通過專業人員幫助,很快就停下來了,很快能夠回到學校,這還不能診斷為游戲障礙。
如何預防孩子游戲上癮?
陸林介紹,要預防青少年不要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玩游戲,有幾點要強調。首先,要從家長做起。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他可能有其他的愛好,我們要發展他的一些愛好,比如體育或者其他一些競技,在不影響他休息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孩子充分發揮個性特點。另外,大人或者是他的朋友,不建議在青少年面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者是玩游戲,因為青少年一般會模仿大人,模仿他的朋友做一些事情。第三方面,很多青少年在休息上或者在人際交往上,或者在學校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煩惱和困難,這種煩惱和困難,老師、家長、專業人員要去引導,如果他在社會學習適應、交往方面遇到一些困擾,如果我們不能給他疏導,只是采取簡單的辦法,對青少年進行苛責、責怪,甚至是忽視,都容易使孩子走向游戲,沉迷電子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游戲成癮的青少年可能還有其他的精神心理問題,可能這些精神心理問題會加重孩子玩游戲、使用電子產品。“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現象,有的孩子有注意力缺陷,俗話說叫多動癥,這些孩子由于在學習上或者人際交往上有一些困擾,他就愿意沉迷于游戲或者電子產品,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的讓專業人員幫助他,把他的這些問題糾正了,孩子對游戲的沉迷也會減少。
有些孩子對學校適應不了,比如和同學、老師的溝通不暢,或者是家庭環境的變化,或者是學校環境的變化,這些孩子可能適應不了,對大人來說叫焦慮,青少年適應不了,也有些焦慮,這也需要專業人員或者老師、父母幫助他渡過這段時間,他可能也就不再沉迷于游戲。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沉迷于游戲的同時,有一些精神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能夠得到治療或者得到糾正,他對游戲的沉迷現象就會減少。”